广州市长温国辉答记者问:13个方面告诉你2019年广州如何高质量发展?
1月19日下午,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闭幕会后,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出席了记者会。
广州如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百姓关注的就业、学前教育学位、公共交通、养老等问题,他都一一解答。
1、谈对外开放
积极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
记者: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请问广州在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上将有什么举措?
温国辉:广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谋划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向广东提出“四个走来全国前列”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求我们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去年10月22日到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广东工作提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一点要求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提升广州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们主要推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要注重围绕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去年我们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一共下放了各类事权123项,清理了各种证明事项380多项,同时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国家级试点、外资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网+易通关”、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等改革都受到企业欢迎。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3。今年,我们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同时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深化投融资改革,完善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对外开放。
二是积极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去年我们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各项建设,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广深港高铁开通,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不断深入。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谋划搭建创新“四核十三节点”建设,推动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好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深化金融、会展、教育、医疗、产业、赛马、养老等方面的合作,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去年我国新建10个旅游境外推广中心,开行中欧班列65列,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中国和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今年将引导广州企业优化全球布局,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扩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提升与东南亚等地区经贸合作水平。
四是积极加大引智引技引资力度。今年,我们特别关注精准招商,去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376家,现在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301家,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6倍。今年我们将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实体经济领域对外开放,做强引资引技引智平台。
五是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去年,广州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汽车平行进口等新业态规模继续稳居全国前列,飞机融资租赁增长61%,邮轮进出港旅客增长19.3%。今年,我市率先落实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措施,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融资租赁、汽车平行进口做强做大,鼓励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加资源性商品和优质商品进口,发展邮轮经济,积极参加第二届进博会,全力支持保障广交会提升发展,扩大广交会辐射力和影响力。
六是积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去年,南沙自贸片区新增105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33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今年,我们将强化南沙自贸片区、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点经济功能区引领作用,广泛吸引全球高端优质产业在广州发展,加快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
2、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记者:去年以来,受国际国外宏观环境影响,一些地区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像广州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城市,经济增长也在承压。请问,广州有什么应对措施?如何打造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当然我们也知道广州有很多在建的大项目,市长您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是否会比较乐观?
温国辉:我们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保持战略定力,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保护外资投资者合法权益,优化投资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重点企业和项目顺利建设、开工经营。
二是加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拓展跟欧洲国家、日本、以色列这些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联合港澳加强优势互补、推动创新发展,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三是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支持外贸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形成外贸综合竞争优势。同时,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等进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四是协助企业加快开拓多元化市场。引导企业尽早优化进出口市场布局,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组织企业境外参展,提供更多展会服务。建立完善海外投资和保护机制,为企业提供投资国的信息、法律等专门服务。
五是大力培育外贸新动能。推进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在全市全覆盖,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通关模式,出台跨境电商扶持政策。
六是要坚定的保护知识产权。依托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依法严格保护企业合法知识产权。搭建国际化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促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讲到经济发展,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要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加大重大项目的引进,推动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重组并购。同时,推进物流园、专业批发市场、村级工业园转型升级,注重加大城乡交通、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着力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是以创新引领发展。围绕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扎实推进创新主体和载体建设,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四是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始终坚持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一方面,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型显示等产业体系新支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做强做优总部经济、高端专业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好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出新出彩。
我们对未来广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广州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比如广州开发区,是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全国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第二名、科技创新排名第一。布局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思科智慧城、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一批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10个价值创新园区。超视堺、乐金、广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在今年建成投产,北斗产业园、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等一批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广州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将进一步加快,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必将成为引领广州发展的新动力源。
3、谈稳定就业
进一步降低企业社会和招工费用
记者:关于就业方面,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请问2018年广州市的就业形势如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广州如何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
温国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就业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中,重点抓紧抓好。去年,我市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突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开展创业促就业,着力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等措施。全市去年新增就业人数33.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168.5%,城镇登记失业率1.9%,同比上一年(2.4%)下降0.5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我们也认识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广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就业工作面临较大压力。我们要密切跟踪和研判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多渠道、多方式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主要采取几项针对性强的措施应对和解决好就业问题:一是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稳定社会保险费缴费方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维持不变。二是进一步降低企业招工费用,三是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用工企业服务力度,四是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作用,五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六是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七是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八是帮扶困难企业职工稳岗转岗,九是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预计这些措施今年可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减负89.98亿元,同时我们已预安排33.82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和扶持重点群体就业。通过这些措施,把稳就业工作做得更好。
4、谈民营经济发展
“加减乘除”扶持支持民企发展
记者: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广州市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
温国辉:民营经济是广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来看,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势总体是良好的。民营经济为广州市贡献了40%的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50%的出口总额,8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95%以上的市场主体。
在智能机器人、生物制药、大数据新兴行业,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超九成都是民营企业。广州主板上市企业65%是民营企业,雪松控股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可以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广州市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去年,省出台了“民营经济十条”,市出台了“民营经济20条”,扶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六个方面政策举措的要求。要对市的“民营经济20条”进行修订完善,创新增加更多实在管用的措施。
第一,在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上做“加法”。
一是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历史问题,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个人犯罪与企业违规的界限、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市相关部门都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坚持实事求是,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简单粗暴行为,禁止层层加码,避免级级提速,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肃问责。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广州已经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的制度,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定期举办市长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的做法。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三年,在解决企业个性诉求的同时,解决好行业共性问题。
第二,在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上做“减法”。
一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缴费方面要实事求是,能降就降。二是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的企业用地方式,鼓励支持普通工业用地改新型产业用地,提高配套设施建筑占比,满足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三是压减行政审批时间。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精简审批环节与流程。
第三,在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做“乘法”。
一是加强金融支持。组建纾困基金,优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机制,积极推动政府采购系统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二是优化政务服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靠前服务。三是培育“两高四新”企业。培育具有高科技、高成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质的“两高四新”中小企业。四是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五是让民营企业更加便利地获得政策。
第四,在扫清民营企业发展障碍上做“除法”。
一是全面清理发展障碍。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开展清理政府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行动,依法依规妥善解决逾期欠款问题。二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三旧”改造等政策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引导“未批先建”项目在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前提下,补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手续,妥善解决各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5、谈学前教育配套
加大财政投入,扩增、优化、提升现有公办资源
记者:有统计说随着全面二孩的放开,2020-2022年幼儿园入园会达到高峰,广州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未来如何做到均衡和优质?教育部门说,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数达到50%,现在进度如何?
温国辉:办好学前教育,做好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是广大家长的期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二孩”政策及市民实际需求,着力推进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专门编制了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合理规划幼儿园布点,多措并举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中央和省提出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结合广州部分区域学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到2018年广州公办园在园幼儿约16.5万人,占比32.6%,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76%左右。我们把学前教育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市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学前教育奖补资金数量比往年大幅度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多方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一是出台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三是盘活存量,扩增、优化、提升现有公办资源,四是积极鼓励多元办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在新建和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移交开办工作的同时,鼓励街道、村集体、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公办园。通过以上多种举措,实现2020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的相关发展目标,加快形成“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和效果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
6、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全面推进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建设
记者:广州过去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新的一年在参与大湾区建设中又有哪些新举措?尤其南沙自贸区在其中将发挥什么作用?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广州如何利用此项优势加强与港澳的合作?
温国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对外开放、为整个大湾区人民谋福祉的重大举措,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平台新实践。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将按照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与深港澳等城市共建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广州积极优化工作框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领导小组,组建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旅游一体化等8个专项工作小组,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互通,规划十大高铁通道,全面推进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建设,广深港高铁已开通。三是重大平台发展加速,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枢纽等一批重点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四是科技教育合作取得新突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经落户广州南沙,与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筹)、香港科技大学三方已签约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我们将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着力提升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联动。加快广州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积极落实国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和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政策。突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融合发展特色,推动湾区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二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构建境内外协同互动的科技创新模式。加快推进“创新四核十三节点”建设,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谋划布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港澳一起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三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国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网建设,用好港珠澳大桥开通机遇,完善“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战略通道,推动与大湾区东、西两翼城市交通互联。
四是推动产业协同升级。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云计算、数字经济、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
五是共建重大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重点平台建设,积极参与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更多的先行先试措施。
六是建设国际一流人文湾区,加快推进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营造更便利港澳居民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注重加强在食品、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积极参与构建休闲湾区,加强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联防联治,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7、谈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重点推进13条(段)地铁线路建设
记者:近期,广州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请问广州未来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全面的立体公共交通运行系统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温国辉:城市公共交通是重大民生工程。去年,广州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据第三方调查,2018年市民对广州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达85%。推动“公交都市”建设,过去所做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空间发展、综合功能布局的引导作用。
二是不断提高公交分担比例、完善服务网络。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公交优先政策、提升管理水平。现在广州市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了61%,公交体系比较完善,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水上巴士、如约巴士等多元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地铁开通运营15条,运营里程486公里,实现区区(11区)通地铁;常规公交线路超过1200条,运营车辆1.5万辆,水上巴士线路14条;日公交出行量约1500万人次,我们常住人口差不多是这个数。几乎相当于每位广州市民每天搭乘一次公共交通。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5.1%,基本实现公交出行服务全覆盖。到去年底累计投放纯电动公交车11250台。
接下来,在“公交都市”建设方面将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已经制定《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加快构建多层次公交网络,进一步增强交通枢纽功能,将广州打造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打造智能公交网络。加强智慧出行规划,持续推进智能公交、电子支付、智能停车建设。三是增强公交服务通达性。加快公交服务均等化,推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慢行交通的协同发展。重点推进13条(段)地铁线路建设及 30条公交线路建设调整,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网络体系,增加外围区公交网络覆盖,完善公交地铁之间的换乘接驳。四是营造绿色公交环境。进一步推进公交电动化和出租车纯电动化,打造安全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环境,提升优化公交场站的空间,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8、谈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努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记者:在2019年提升国际化、现代化营商环境方面,广州会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思路?
温国辉:去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上广深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我们召开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制定出台《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商事登记改革、行政审批效率、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品质、持续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一是全面对照国家部委和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3项国家级试点,系统开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市场监管体制等6项改革,开展不动产登记、缴纳税费、获得电力等11个改革专项行动,为企业和市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提升社会的满意度和企业获得感。
二是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港澳台会计、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穗港澳商事登记深度对接,加快构建一体化市场准入环境。
三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再精简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备案事项,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全力打造好“花城事好办”政府服务品牌。
四是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进一步清理和精简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地、用电、物流等成本,推动投融资管理制度创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商标品牌强市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六是积极推进城市治理创新,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运用,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家、精细化、品质化水平。
9、谈养老及长护险试点
继续增加长期护理保险协议定点服务机构数量
记者:去年底,《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表决,并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请问广州市如何贯彻这个条例?是否也有省条例的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目前进展如何?广州的长者饭堂已经开展多年,取得很多经验,下一步如何提升?2019年8月将完成长护险的两年试点任务。试点结束后,广州长护险走向如何?参保人的待遇是否会受到影响?
温国辉:《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在今年就开始实施,广州市也在制定配套措施,落实《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今年上半年,配套措施会陆续出台。比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高龄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我市正在加快《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条例》立法,专门就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服务作出规定,规范和扶持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长者饭堂是广州在全国首创,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品牌,有关部委也来广州总结过经验,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等多次报道,在座媒体也做了很多报道,作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10个改革典型案例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人的普遍欢迎。接下来,我市将根据实际,做实做细做优长者饭堂,持续深入实施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提升工程,不断优化长者饭堂布点,提升长者饭堂服务质量,拓展内涵,不仅要解决好老年人就餐的问题,还要解决好老年人医疗护理等其他急需解决的问题,探索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养老体系,努力使我市养老服务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全面试点长期护理保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更好保障老年人权益的重要举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广州是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批试点城市,按照国家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先后出台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和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到去年底,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已覆盖751.95万名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协议定点服务机构达到63家,累计提供鉴定评估服务8902人次,为5780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待遇,人均月支付达到2334.9元,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基金支付率达79.4%,待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从改革效果看,试点工作运行平稳,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享受待遇者绝大多数为80岁以上退休人员,失能人员以往依靠退休工资和子女赡养作为护理费用来源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政策设定和实践操作证明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市将按照国家、省的指导意见,对试点政策开展评估,适时扩大保障人群,健全筹资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继续增加协议定点服务机构数量,促进长期护理体系发展,提高长护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长期护理服务管理水平。
10、谈乡村振兴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大湾区‘菜篮子’”工程
记者:去年10月,广州已正式公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框架,今年在乡村振兴方面,广州如何在全省做好示范和表率作用?具体有哪些突破口以及措施?
温国辉:做好示范和表率,是省委给广州市的要求,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我们也应在全省做示范、当表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保持乡村本底本色,促进城乡融合,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乡村治理表率。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攻坚战,建成市、区、镇、村四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二是产业富民表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创建6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动员社会资本投资北部山区特色小镇建设。三是环境整治表率。推广从化吕田镇莲麻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经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144条行政村省定阶段性目标。四是乡风文明表率。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成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打通精神文明建设“最后一公里”。五是民生保障表率。扩大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村级卫生站公建民营标准化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分类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确保扶贫成效稳固、相对贫困户不返贫。六是城乡融合表率。完成7个试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建设广州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展“百团千人科技下乡”“百厨百店千人”行动计划和“千企帮千村”工程,创建全国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力争上市涉农企业达到5家。
11、谈厕所革命
开展旅游厕所新建和升级改造工作
记者:广州市实行“厕所革命”有一段时间,有一些市民和游客在景区发现找公厕不太容易,目前“厕所革命”进展情况如何?下一阶段会有什么举措?
温国辉:自国家2015年启动“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市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狠抓落实,先后荣获全国“厕所革命创新城市”“厕所革命先进城市”称号。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报告了,去年,完成新建和升级改造公厕1027座,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39座,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厕所1659间,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旅游厕所达585座,基本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第三卫生间”全覆盖。
存在的问题,新建旅游厕所落地比较难,景区外和旅游交通沿线旅游厕所缺位较多,部分乡村旅游点和交通道路上的厕所设施还不够,还比较简陋,同时厕所管理服务水平以及质量有待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加大投入。财政有专项资金支持扶持部分新建和改扩建的旅游厕所。二是严格标准。我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厕所建设和管理标准,按照已制定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以及厕所革命评价办法的要求,开展旅游厕所新建和升级改造工作。三是加强宣传。将公共厕所建设管理纳入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引导游客和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公共厕所特别是景区旅游厕所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12、谈城市微改造与城市更新
恩宁路二期项目面积比一期大10倍
记者:广州是一座千年商都,在旧城改造和历史建筑修缮方面有着比较成功的经验,比如说永庆坊。目前广州老旧城区微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进展如何?接下来有哪些改造计划?
温国辉:广州市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更新“三旧”改造试点工作。经过近十年探索实践,效果比较明显。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批复城市更新项目1100个,完成改造面积109.1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1亿元。特别是在全国首创老旧城区“微改造”模式,实现了城市更新理念从“城市增长”向“城市成长”的转变,探索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途径,打造了永庆坊、民间金融街、黄埔古村等品牌项目。2017年广州成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多次获得国内外媒体报道。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州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恩宁路-永庆坊视察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老旧城区微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活化。
一是加快推进恩宁路二期改造项目,调整优化恩宁路微改造项目二期(以下简称二期项目)建设方案,目前二期项目正式开工。二期项目比现在大家看到的面积大了10倍,整个项目在2021年完工,预计今年10月份前,骑楼部分会对外开放。我们要把恩宁路微改造项目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岭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的标杆工程、精品工程,打造成为“最广州”历史文化名片。
二是加大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荔湾区沙面岛、花都区碉楼建筑群、从化区南粤古驿道、番禺区沙湾古镇等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道路、建筑、街道、市政、公园等一系列城市面貌全要素升级微改造,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三是积极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进行保护性整治更新,推进5个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越秀区旧南海县小区、梅花路小区、五羊小区二期,荔湾区泮塘五约,天河区德欣小区),打造成改善老城区面貌的范本。
下来,我市将把抓好城市更新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一是按照老旧小区微改造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二是研究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有序推进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等各类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建设层次。三是继续抓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
13、谈环境治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记者:我关注的是环保问题,过去一年,广州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有什么主要举措、成效及难点?请问广州市河长制的落实和河长履职情况怎样?
温国辉:去年,广州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综合施策治气。去年广州PM2.5浓度保持每立方35微克,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去年前年没有出现过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指标中,有3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同比下降,2项同比持平(PM2.5、一氧化碳),1项同比上升(臭氧)。广州PM2.5浓度已进入低位攻坚阶段,下来想继续下降,需要做出很大努力。煤炭消费量削减、建设工程扬尘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工作还要加强。
我们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关停广州发电厂、旺隆电厂,减煤40万吨,累计投放使用纯电动公交车11250台。强化对扬尘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加大对柴油车和外地车本地化使用的管控。
二是压实责任治水。开展“四洗”行动(洗楼、洗管、洗井、洗河),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6万个(其中关停取缔3.6万个),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新建污水管网3430公里。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河涌,35条黑臭河涌不黑不臭,112条黑臭河涌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流溪河23条支流消除劣V类,8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去年广州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土壤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督检查,严格把关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及修复效果评估等工作质量。
关于黑臭水体治理,难点主要是:“散乱污”场所整治不彻底,仍有大量的村级工业园亟待整治;部分河涌违法建设侵占河道管理范围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河长履职方面,广州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特别是实施四级联动,全市设立了四级河长,去年在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河长基础上,创新设置九大流域河长,由11名市领导担任,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河长制实施非常严格,去年强化问责,严肃查处河长履职及部门履职中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行为,开展谈话提醒70次,对142名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人员作出问责处理。河长制履行过程中,我们发动全民参与。各区涌现出一大批“民间河长”和“民间志愿者”,共有“民间河长”1179名,河涌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压实各级责任,强化监督问责,确保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黄颖川 余嘉敏 陈思勤
【摄影】符超军 肖雄
相关文章:
重磅!广州2018年GDP完成2.3万亿!附2019广州政府工作报告!
广州今年有望新开通两条地铁:21号线市区段+8号线北延段!这一波交通好消息你不能错过!
广州交通要逆天了!航空+地铁+铁路+客运枢纽将全面爆发!2035年将建成全球交通枢纽!
广州2019打响抢人大战!学历人才放宽5岁,应届生可直接落户
定了!广州又有一批大学即将诞生,交大、科大、中科院、华工国际校区都要来了!
关注广州梦想家,关心广州精彩第一天!
广州梦想家(微信ID:GZeveryday)